(304am永利集团 研究生通讯员毛陈宇)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04am永利集团《计算机导论》课程组于2019-2020第一学期对《计算机导论》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首次改革试点,由以前的笔试改为以团队形式分组模拟完成计算机排序的计算过程,排序的算法包括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等,由小组自主选择。
本次考核实践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到人机共生,人机物三元世界,从而接触到人体计算(human computation)等三元计算概念。开展人体计算机执行排序算法目的是加强同学们对计算机系统思维、算法思维、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正确应用串行或并行的各类排序算法,初步接触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
整个考核的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模拟计算机排序阶段,一年级四个班12组同学分别在图书馆雕塑前进行所选算法模拟计算机实现班级排序演示。每组同学分别执行各自所选择的排序算法完成排序计算过程,将按学号排序的一行同学换成按身高排序的一行同学。整个排序过程需要证明如下三个正确性:结果正确(排序结果确定是正确的,从低到高排序,输入是学号,输出是身高);算法正确(正确执行了每个小组所选择的相应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等);系统正确(确定选择串行执行或者确定选择并行执行)。二是总结汇报,每个小组对此次模拟排序进行汇报答辩,接受课程组老师的提问。
(考核现场图片,排序过程中)
(冒泡排序结束后)
部分同学的反馈:
徐大钦:人体计算机排序,生动形象的演示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也将算法这一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亲身参与这一实践考核活动,我更加深切的了解到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对于所学的各种专业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使得以前的很多迷惑有了新的理解方式。计算机不再是以前眼中的黑箱,我能够初步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方法了。
苏惟逸同学:通过人体冒泡排序实验,我更直观地了解到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用人的身高代替元素的大小进行排列,使原本复杂抽象的原理变的通俗易懂。我觉得,这次实验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意识到了有时候复杂的东西从另一个方面来解释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这种办法可以运用在我们生活中或者学习的时候,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去理解和体会。
张思敏同学:2019年12月26日下午,我们组人体模拟执行了“冒泡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而本次实验中,我们把这种排序算法用于现实中的身高比较中。这种排序算法虽然简单,但却将大量数据条理地有计划地目的性地集中整理,运算,和比较,最终快速得出结论,人为运作其实与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运作大同小异,输入,处理,输出。同时也感叹前人的智慧与缜密。而本次实验中,我所扮演的角色是计数器,主要负责参与比较过程并记录总次数。一次又一次地计数,一次又一次地比较,生怕自己会出错,人脑总有松懈的一天,而计算机则很少,我想这大概也是计算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吧。因此,我想,正因有了计算机,在如今人口剧增,数据庞大,急速更新的时代下,我们才能有条不紊,轻松愉悦的生活。
审稿人:张其林